【北京故事】那些年的大年初一都是什么上头条(4)

2016-02-09 12:42 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995年1月31日

西站守岁

除夕,市领导在北京西站工地,与6000外地民工共度佳节。一年之后,西站赶在春运之前投入运营。

1996年2月19日

空气指数

禁放不仅减少了噪音污染和受伤事故,北京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控制,“空气指数”第一次出现在晚报春节的版面上。

1997年2月7日

缝纫机“下岗”

这一年国内服装工业发展,自己动手做衣服的人少了。曾经排队买布料的现象基本消失,记者吴汾写到:“曾经家家户户的缝纫机,已经面临被送到乡下或是便宜处理掉的命运。”

1998年1月28日

再就业

这一年的春节,有些市民提不起心情来过,因为他们“下岗”了。不过,有17万人实现了下岗再就业。

1999年2月16日

志愿者

除夕当天,10个家庭组成了晚报的志愿者,来到了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认亲”。富起来的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他人,回报社会。国家图书馆从这一年开始实行365天无休开放。大年初一一早,已有数百市民涌入图书馆,用这种方式过年。央视春晚首次进行网络直播,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2000年2月5日

来水了

老两口在水管子前接水,占据了新世纪春节北京晚报头版最重要的位置。前海北沿15号院停水已有多日,北京晚报报道后,市领导立即责成相关单位解决。无论是发展中的年代,还是富裕的年代,北京晚报始终聆听着市民们的需求。

2001年1月24日

短信祝福

这一年,短信拜年成为时尚。此时,大多数的手机都已具备了中文短信的功能,相比那些逗乐的祝福语,拿起电话的问候,反而显得平淡。

2005年2月9日

撮饭

这一年的头版图片是社会上的餐饮公司,照顾留校贫困大学生,招待大家年夜饭。而头版头条则是“北京人年夜大摆鸡宴,没有那一年这么红火过”。年夜饭到饭馆吃成为大流行。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