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首都第一住宅区”:60载不了情

2016-04-27 13:50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百万庄小区,这个名字不知您听说过没?如果您曾路过那里,请注意,这里曾是荣极一时的“首都第一住宅区”。

百万庄动工于1953年,1956年完工,是由我国著名设计大师张开济先生主持设计的国家第一批公务员宿舍。到今年,正好是它全面建成60周年。

然而时隔多年,眼前的红瓦绿树早已不能掩盖,它因年久失修、居民生活方式改变……而逐渐走向没落的命运。

随着北京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及各大部委的合并,近些年对于百万庄的争议越来越大,曾经响当当的这里不再有人定期打理,老住户们舍不去对这里的情节,有关部门想改造但落实起来困难不小,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老旧的木质门窗,随处堆放的旧家居,地震后被加固的外墙,涂抹在墙上的“待拆迁”字样……让人不禁叹息,又担忧它的前世今生。

百万庄小区现景俯拍

回忆人

百万庄小区老居民:杜欣、(未区)马建平、(未区)李秋萍、(子区)高小功、(午区)李汉波、(丑区)刘建国、(辰区)赵斌、(午区)丁晓春、(辰区)张强、(午区)林国萁

我国著名建筑大师 “百万庄”主要设计者——张开济

玄机

因在阴宅上建阳宅,用“八卦图”压住原有的阴气

百万庄,地处北京西城区西北部,车公庄大街南侧,百万庄大街以北。原来这一带为北京城的西郊荒地,是城里人埋葬逝者的地方,俗称“百万坟”。后来又有逃荒的人在此搭建住所,形成小村庄,被城里人称为“白庄子”。解放后,这里被选作第一批政府公务员的居住区,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提议,建筑大师张开济先生设计,以“百万庄”代替原来的地名,它成为新中国最早自主设计的居民小区,也是首都第一住宅区。

当年的百万庄并不是普通的公共建筑,方方正正的小区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它曾作为样板和蓝图被收录到众多建筑学的教科书中,对新中国居住区的规划产生过深远影响;它也曾作为八大部委、国家第一批公务员的宿舍,见证过许多国家领导人——李鹏、温家宝、谷牧、钱其琛等的日常生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栋梁、著名学者居住最密集的小区。

李鹏一家曾在百万庄园居住

“以前这儿有一条大沟,二里沟,我们上学要横穿那条大沟,都是噌噌噌跳过去的。在大沟附近,有一个汉白玉的大龟,后来北京市文物局给拉走了,现在放在五塔寺。”

回忆起小时候在百万庄附近居住的时光,前北京电视台记者杜欣给我们描述道。“大龟是一个碧玺,龟托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得够一定的地位才能够立的。从这儿你就能够引申百万庄以前的位置是一块风水宝地。”1966年就搬入百万庄子区的高小功先生听杜女士一说,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详细介绍起百万庄的人文地理。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胥慕怡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