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
现实比回忆要骨感
听着百万庄的老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过去的往事:红墙绿瓦与花红柳绿,楼道里温馨的橘色灯光照亮父母亲每日的回家路,木质地板和楼梯见证岁月的细密针脚……似乎最美好的时光停滞在了上个世纪的静谧和谐与邻里友爱中。
然而现状却是残酷的,甚至是痛心的。由于年代已久,且经历过1976年地震,小区好多房屋的整体结构都已经损伤,尽管后来经过加固,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自2006年始,要拆迁百万庄小区的声音就一波接着一波,所以导致原本的常规维修和定期检查都停止了,陷入“产权不清,责权不清”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疏于管理,小区的房屋老化厉害,很多墙体屋檐都脱落了。窘迫的现状加之拆迁的风声使得很多老居民都不敢装修房子,也不愿认真收拾楼道和院落,百万庄就这样一步步衰落下去。
小区内私搭乱建严重 大件物品随意堆放
“说到拆迁,我有话要说。我五岁起就住在百万庄,父母亲现在还住在百万庄,你想我对百万庄的情结是相当深的。而且当年谈恋爱那会儿,我领男朋友去家里,走的时候正好下起雪,小区里红墙白雪的特别漂亮,给我男朋友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今天必须得说说,你们提的情怀、文化渊源,我都同意,但是百万庄必须要拆了。”曾经住在午区的丁晓春听大家回忆完过去的美好时光,说起了小区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
“1976年大地震的时候百万庄的整体结构就损毁得相当厉害了,地震完我们家墙上有一碗口大的洞,坐在里面就能看外面风景了。我弟弟年纪小调皮,拿螺丝刀去捅,后来那个洞就变得跟脸盆那么大了。你想想啊,一个墙,小孩拿螺丝刀都能捅破,那老化是相当厉害了。尽管我承认当年用的建筑材料、黄铜的把手、实木的门窗都是一流的,但是造墙的那个砖再好也不能跟现在的水泥墙比。现在的楼都是可以抗七八级地震的,但是当时用那种砖建的房屋,加上年代已久,现在可能连四级地震都抗不了了。”
房屋隐患加上现在的居住者多为老人,使得小区的安全隐患更为严重。“建筑是有寿命的,它的寿命已经到了。现在住百万庄的都是老人家,我们做儿女的天天提心吊胆。”丁晓春从居民安全和宜居环境出发,表达了众多支持拆迁者的心声。
情感是情感,现实归现实。因为之前一直在争论拆还是不拆的问题,现在百万庄小区的环境相当差,管理混乱。很多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居民,现在路过曾经居住的楼房时,也不禁叹息曾经那么好的一地儿,怎么现在就成了这样。
“如果要保留,也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保留。如果国家有实力,再翻盖一个百万庄也未尝不可,虽然拆迁之后又重建,购买成本会很高。而且在拆迁过程中,是作为危房还是拆迁房去拆,对于居民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原来住在未区的马建平说出了许多老居民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看来,当建筑、设计与情怀遭遇生命、安全与现实,确实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有人说“梦想很饱满,但是现实很骨感”,百万庄面临的窘境也是如此吧。或许正如杜欣所言:“我们并不想左右政府,我们只是有百万庄情怀。想想我们从小在百万庄长大,百万庄留给我们那么多刻骨铭心的故事,真是对百万庄充满了依恋。但说到拆还是不拆,真的是政府的事儿。”
百万庄虽然生死未卜,但是我们都期望最后的结果于居民、于情怀、于安全都会有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