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问|曹晖:如何让“非遗”教育惊艳中小学课堂

2019-01-13 17:5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13日讯 在北京,很多中小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非遗”课程。剪纸、面塑、皮影戏等非遗项目纷纷走进课堂。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委员曹晖做客2019北京两会委员听民意现场,做为两会“老面孔”的她,这次带来的提案依然与中小学生的教育相关。如何让“非遗”教育更好地点亮中小学课堂,曹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ff

千龙网记者:非遗教育带给北京孩子什么样的改变?

曹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根,一个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该更多地进入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从非遗教育这几年的推进来看,已经有很大改善。我的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专门的京剧课程,她通过一年的学习,真的能上来给你唱两段,而且还唱得有模有样、有腔有调,让你能感受到传统的非遗物质文化带给他们的改变。但现在多半的非遗教育都是通过像这种专门的特色课程,另外还有包括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或者是课后三点半计划来实现的,可能还不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

从文化的传播来讲,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不仅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建议把非遗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现在非遗教育课程占据的并不多。我们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都可以跟非遗教育衔接。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口头艺术,包括曲艺、相声、小品等进入中学生的生活。   

千龙网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如何来建立?   

曹晖:这个课程体系单独让专门的艺术家或教育家来做会很难,能否建立一个由非遗传承人、教育家、艺术家的组合团队,专门去设计9年的18个学期的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程度、课程的难易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立体的体系,让孩子们有更纵深的认知。   

千龙网记者:如何调动孩子们学习非遗的兴趣?      

曹晖:如果印本书,印教材,去告诉孩子这就是非遗文化,学生也没太大兴趣看。孩子们的创造性很多是在课程中迸发出的。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可以和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融合,它可以融合的点非常多。谁来教也很重要,其实有些非遗课程并不难,老师们可以进行一个短程的培训,再去反哺孩子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有形的东西,更多是在于一种体验,其实孩子们都是乐于去参加、乐于去融合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追梦新时代 2019北京两会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