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新时代|宋慰祖委员:连续12年呼吁复建曹雪芹故居

2019-01-18 15: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今年北京两会首次安排“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从1月12日起,连续八天每天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展示参政议政风采。17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崔勇,市政协委员宋慰祖、张景华,为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建言献策。

WechatIMG222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六场专访邀请文物、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代表委员就“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主题答记者问。图为专访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千龙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李金鑫)“我当了10年人大代表,2年政协委员。10年人大代表期间,写了400条建议。两年政协委员,写了55条提案。”作为一名老代表、新委员,宋慰祖先总结了他12年履职经历中的数据,他认为,无论是建议还是提案,能不能落实,在于其是不是具备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连续12年的履职经历,有一件提案,宋慰祖持续提了12年,那就是“曹雪芹故居复建”。宋慰祖说,这条提案得到了房产单位明确答复,2018年正式开工,土地已经调整完成。今年,他的提案是如何利用好复建的曹雪芹故居。“曹雪芹故居复建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利用更重要。”

“广渠门大街207号院,我从小就生活在那附近,就在中轴线旁边。”宋慰祖介绍说,1982年,国家第一档案馆的馆员在清理档案的时候,发现江宁织造局给雍正上书,请求能不能把位于蒜市口的17间半宅子还给他们。后来朝廷把这房子还给了曹家。曹雪芹回到北京,居住的第一个居所就在这儿,大概生活了十几年,形成了关于《红楼梦》的构思。《红楼梦》里的很多情节,都是曹雪芹在这一带居住的反映。像《红楼梦》里提到的卧佛寺,其实不在今天的植物园,而是在广渠门内大街,今天花市枣园小区的所在地。庙已经没有了,300年的老枣树还活得好好的。在北京城,有皇家档案记载的曹雪芹故居仅此一处,也是红学家一致认定的曹雪芹故居。修两广路时,曹雪芹故居被拆除了。

今年除了继续呼吁曹雪芹故居复建外,宋慰祖还特别总结分析了当前文物保护的问题。

“以中轴线为中心的文物,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不合理,把王府用作办公、住宿,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非常不利;第二个问题是不开放,由于占用、或者腾空后归属到不同单位,文物的开放程度也不够。三是不安全,私搭乱建给文物保护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希望能够通过疏整促,包括副中心搬迁后腾出来的空间,用于文物保护。”宋慰祖说。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李金鑫(QJ0025)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