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北京西郊第一位农村党员张永祥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京西有个情报联络站 《潜伏》中的原型就在这里!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70年前京郊试办第一批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经济有奔头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京郊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京郊樱桃种植第一人皮兆泉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桃棚北山红崖洞 风卷红旗漫平谷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那一年 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百花山下 房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建在这儿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平西抗日根据地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北京地区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京郊民俗00001号的主人单淑芝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燕山脚下焦庄户 藏着一个抗战“地下长城”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英雄母亲邓玉芬
- 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丨恒久流传的经典 竟诞生于京郊这个小山村里
北京城区向北70余公里,燕山腹地一个小山坳中,有个叫沙塘沟的村庄,村庄虽小却大有名堂,这里浸润着浓厚的红色基因,铭刻着革命的红色印记,被誉为“平北红色第一村”。
平北,北平(北京)以北、张家口以东、承德以西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平北地区的村庄很多,山窝窝里的沙塘沟,为何会成为红色第一村?走进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去寻找其中的答案。
走上石阶,进入一层展厅,入口处红色荧幕上的文字,将人们瞬间带入那段烽火岁月之中……
平北地区的抗日工作,始于1938年。八路军四纵队挺进冀东时,途经平北,建立了滦昌密临时联合县政府,张书彦任县长,刘国梁任工委书记,他们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共产党员,组织救国会,拉起游击队。
当时的平北地区,被伪华北、伪蒙疆、伪满洲国三个伪政权包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难度很大。十三陵后山地区,包括沙塘沟在内的七个村,当时属于昌平,俗称“后七村”,这里是共产党和八路军开展平北抗日斗争的最初基地。
沙塘沟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村落,虽然只有二十多户人家,但男女老少齐动员,抗日工作样样走在前。1938年12月,刘国梁等人介绍村里张福、张朴加入共产党,随后经他们二人介绍,张瑞、张银、张殿、胡殿鏊也入了党。那时入党不敢公开,捅一下胳肢窝就表示愿意。入党之后,不能告诉父母、妻子和儿女,极其慎重和保密。当月,六位党员组成了党支部,这是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党支部虽然是秘密的,但却积极发挥堡垒作用,他们到外面去筹集军粮,半夜悄悄运进山,藏在沙塘沟的一个山洞里,等八路军来的时候拿出来作为军需。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团结一心,积极抗击日寇,游击队从后方支援前线,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做军鞋、缝补军装。当时平北有个“抗战支前六姐妹”,村民闫来荣就是其中的成员,她为八路军战士缝制过数百双军鞋,还将四个儿子都送去参加了八路军。
那些缝制的军鞋,在展馆中便能得见一二。除此之外还有碾子、大刀、草盘,牛皮文件、粗布军装、饭盒茶壶等等。纪念馆中的件件实物,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留下了一段段红色故事。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们还发现了记录一场艰苦鏖战的场景。1940年5月,白乙化率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从平西挺进平北,在沙塘沟被伪满洲军三千余人包围。党支部带领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抬担架、救伤员,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心,整整激战一天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10团进入平北的第一个胜仗。
这一年,平北抗日根据地正式建立起来,成为连接平西和冀东两大根据地的战略走廊,而沙塘沟党支部,就是平北根据地的第一个战斗堡垒。
根据地建立之后,八路军抗日力量日渐强大,引来了敌人疯狂的围剿和扫荡。沙塘沟村民没有被吓倒,在党的领导下,灵活开展敌后游击战,有效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
在不断的斗争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党的队伍,仅沙塘沟村,就有超过八成的年轻人参加了八路军,他们在平北以及更远的地方,为新中国的建立抛洒青春和热血。
长城巍巍,铭刻着不朽史诗,妫水汤汤,述说着壮美传奇。沙塘沟没有忘记这些革命先辈,在村内英雄广场之上,修建了一座英雄谱,来纪念峥嵘岁月中,那些长眠于红色热土的英烈。
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沙塘沟的名字和那些英烈一样,不仅没被人们淡忘,反而变得更加响亮,它不仅是平北抗日的红色圣地,更是一个青山环绕的秀美村庄。
近年来,沙塘沟致力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村口设计了栩栩如生的立体壁画,村中打造了消息树、藏粮洞等红色体验地。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回顾抗战岁月,缅怀先辈功业,聆听革命故事,踏寻革命足迹,在这片青山和热土之上,感受激荡人心的红色文化,领略平北抗战的辉煌史诗。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沙塘沟还注重“红与绿”的融合发展,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产业,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深山中的小村庄有了新的更好的发展,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
场馆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
开放时间:08:00—16:00
门票价格:免费(来源:北京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