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闫贤良建议 让北京新城补足文化底蕴

2019-01-13 15:11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政协委员闫贤良建议 让北京新城补足文化底蕴

新城文化建设核心:不忘京城    

昨天(12日),在北京两会期间,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政协委员闫贤良就北京新城文化建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城应尽快设立文化专项规划,以补足文化底蕴,丰满文化内涵。

文脉相承“不忘京城文化”

闫贤良委员说,在新城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思考,其核心可以概括为“新城不忘京城文化”。新城是北京城市的一部分,应该文脉相承。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控规,“控规”中提出了大运河文化、环球主题公园、台湖演艺文化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文化规划,也规划新建了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但是,新城文化与北京市城市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城文化在哪里?与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示范中心有着怎样的有机结合?“控规”需要继续深化,应该有文化专项规划。

闫贤良委员说,副中心新城建设过程中,考古先行,先后发现并提出了大运河保护、路县故城整体保护、通州老城保护、张家湾古城保护、葫芦头、卧虎桥遗址保护等,新城建设不忘历史,以遗址、遗产保护形成古今文明对话,秉承了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然而,通州是古老北京的一部分,不仅有农耕文明遗址,也形成过工业文明,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古今文化如何保持文脉相承,需要专项规划。

文化规划需要抓住文脉主脉

闫贤良委员进一步解释说,我们通常把遗址、非遗列入规划,就认为做了文化规划。其实不然,城市副中心作为新城的京城文化需要专业人士考察、考古、研究、规划、建设。“控规”中提出的“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都需要专门的详细规划。

闫贤良委员介绍,如今建设了很多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特色文化小镇,这都是文化的范畴,但新城的文化规划需要抓住文脉的主脉。比如,运河除了遗址要保护以外,它究竟象征什么,它给沿岸人民,特别是历史的通州、北京,甚至中国的南北方经济供给,带来怎样的历史影响?来到通州,人们能感受到什么?运河文化远不是建几个公园、保护几座桥梁就能涵盖的,大运河是被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它需要新城与老城的一脉相承。

新城文化建设需要专项规划

闫贤良委员说,在调查研究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昌平科学城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的城市文化过程中,我们都遇到了京城文化如何一脉相承的问题,遇到了新城与旧城、新城与古城如何文脉相承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如何相融合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门研究文化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项规划。

闫贤良委员表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示范中心,包括了新城的文化建设。新城文化建设不该停留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文化设施是文化内涵的形式载体,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魅力反映的是文化内涵本身。新城文化建设需要文化专项规划,需要方方面面的文化专家共同谋划。

闫贤良委员说,北京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难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换句话讲,也很难用单一的方式承载,所以城市副中心对北京京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既应该保留古都的大文化遗存,也要给予新的内容。在这方面,当前应尽快建立文化专项规划,以补充空白,丰满北京新城的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龙露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作者: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