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30问|北京2018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治理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数据?

2019-01-14 09:5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IMG_7541

北京市通州区建成区19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已初见成效。图为治理后的北运河。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千龙网北京1月14日讯(记者秦胜南)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4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用数据说话,表明,2018年,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北京市淘汰国Ⅲ标准柴油货车4.7万辆,将低排放区扩展到全市域,排放超标检出率提高到15%。建成覆盖乡镇街道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作业率达到89%。

完成45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清洁优质能源占比超过96%。

开展“清河行动”和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非建成区84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平原区地下水位回升近2米,密云水库蓄水总量超过25亿立方米。

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26.9万亩。

大力开展交通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加剧趋势得到缓解。施行机动车停车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和频次,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支路以上路侧停车实现电子收费全覆盖。

对全市345个堵点进行分级治理,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商务中心区、中关村软件园等一级堵点交通状况进一步好转。

针对旅客打车难、候车环境差等问题,实施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71项整治任务,车站综合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为174条无灯路段加装路灯,完成2700余处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

6号线西延等3条轨道新线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636.8公里,共享单车监管服务平台投入运行,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3%。

积极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在16个区169个街乡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李贺(QE0011)  作者:秦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