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如何“搞活”未来科学城?

2019-01-17 17:2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WechatIMG565

1月16日,北京市昌平区区长王合生参加昌平区代表团审议。图为会后王合生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1月17日讯(记者 李金鑫)“今年,未来科学城中的生命科学园将进行三期开发,沙河大学城将进行四期开发。回天地区建设将加快进度,计划实施42个项目。”16日,北京市昌平区区长王合生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

王合生介绍说,未来科学城规划占地面积170.6平方公里,东至京承高速,南至回南北路,西临京新高速,北至北六环,东距首都机场10公里,南距北五环10公里。连接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在“三城一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未来科学城正着力汇聚一流创新型企业、一流研发机构和一流人才,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王合生表示,2019年,将以规划实施为抓手,东区“一企一策”盘活央企存量资源;西区推进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加快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搞活未来科学城,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未来科学城怎么“搞活”?

“未来科学城还是10平方公里概念的时候,主要以央企研发机构为主,存在关起门来搞科研、开放协同不够的问题。”王合生表示,近年来,昌平区围绕落实“搞活”未来科学城,系统推进了一些工作。

完善规划,筑牢空间支撑。在整个昌平南部的空间范围内谋划未来科学城的建设发展布局,推动未来科学城与TBD、沙河高教园区等重点功能区联动发展,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创新协同、产业联动、设施共享、人才流动,通过功能引导和时序统筹,共同促进昌平南部科技创新产业带的形成。

引进多元主体,集聚要素支撑。瞄准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方向,依托未来科学城现有科研用地和产业空间,加快引入新的优质增量。争取国家级高端产业、重大专项设施落户,推动智能电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抓好一批国家级双创平台建设。同时吸引层次高、体量大的优势民企。

聚焦协同创新,搭建平台支撑。充分发挥高校与央企研究院在昌集聚优势,推动央校间、央企间开展联合攻关。引导央企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促进央企与高校院所、民企、外企合作。推动央企、高校以重大项目为平台,带动关键技术发展,释放央企、高校创新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提供配套支撑。加快配套项目建设时序,以国际一流标准高品质建设商务、商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设施,为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发展环境提供硬件支撑。积极承办国内外科技会务会展活动,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发展软环境。

未来科学城如何“搞火”?

王合生介绍说,一年来,未来科学城围绕落实“搞活”要求,在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推动协同创新、加快配套建设、引进海外人才、营造留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围绕做优增量、激活存量、促进协同创新,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对央企未建设地块、未利用空间开展调查摸底,分类制定盘活利用措施。推动央企试行中关村鼓励创新政策,岗位分红等激励政策已率先落地。积极创造条件,引入多元主体,推动形成混合型的创新格局。组建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创新联盟等5个平台,引入中俄科教创新园、中航爱创客等多元创新主体。支持央企建设“双创”平台,利用央企闲置楼宇打造未来科学城众创空间。

着力营造留人环境,做好科研人员服务保障,不断集聚高层次人才。抓紧实施配套项目,未来科学城东区一期10平方公里范围内,总面积80万平米的南北两个城市综合体全面开工,3个多功能用地项目主体完工,今年将累计投用商业配套5万平米、研发办公空间34万平米。

据悉,整个未来城范围内,目前已经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5个、工程技术中心102个,入驻39家央企的211家下属公司和分支机构,聚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100余家,培育“国高新”企业1233家、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企业71家;聚集科技研发人员4万余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210名。特别是生命科学园,入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优质企业加快聚集,多元创新主体的格局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李金鑫(QJ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