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问|安丽娟:“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对老龄化挑战

2019-01-18 20:2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kjcq20190118001-2

千龙网北京1月18日讯 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了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北京近1/4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1月18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安丽娟做客千龙网2019北京两会访谈间,就老人如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千龙网记者:北京老龄化现状如何?

安丽娟:北京市人口呈现老龄化程度高及增长快的特点。全市现在有60岁以上的老人有330万,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到2035年要达到500万,北京户口的居民每2-3个中就有一位老人。

千龙网记者:针对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模式,您有什么建议?

安丽娟: 现在我们有将近5万多名重失能的老人在养老机构里生活,他们每天的生活都要靠人去帮扶着,包括喝水、吃药、吃饭都得人喂,下地也不方便。即便生活如此不方便的情况下,他们还得去医院。因为他们吃的药医院一次只能开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还得到医院去见面,然后医生再给开两个月。现在近600家的养老机构里,有医务点的不足100家,而且这100家还不能实现医疗保险相结合。所以我建议,我们对口的医院或者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机构养老就视为家庭病床,每两个月到养老机构去,给这些慢性病老人开处方,减少他们到医院见面这个困难的过程。

此外,这些机构养老主要是安置重度失能老人,因此医务室应该是必备的。政府应着重考虑如何用政策引导机构养老部门建立医务站。可以把原来的床位补贴,不再补贴给那些健康老人,而是专门补助给那些失能失智人员。医务站肯定要有软件硬件的必备条件,政府应该引导医养结合的医务站向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完善、推进。这样我们在养老机构里就能够实现医养结合。

千龙网记者:“居家养老”仍是未来养老方式的主流,如何让老年人过得更舒心?

安丽娟:居家养老96%都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些居家养老里也得有二三十万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们需要特别的护理,比如说喂水、喂药、量个体温、测个血压;还有一些术后出院的脑血栓后遗症、骨折病人等,需要科学的康复;老年人特别寂寞需要陪护;患慢性病的老人希望有那么一个平台,通过家庭医生指导转变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吃什么药合适、饮食怎么搭配合理,什么样的运动对慢性病有好处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找不到这个供需对接的平台,也没有这样一支有专业护理能力的队伍。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对那些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对口的卫生服务站可以每两个月到家里给开药方,也解决见面用药的问题。此外,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办的医院,进入家庭进行康复指导、专业护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还可以把那些退休以后的大夫、护士再反聘回来,只要他们愿意做这项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余热,老有所为,实现自身价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追梦新时代 2019北京两会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