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北京两会首次安排“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从1月12日起,连续八天每天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展示参政议政风采。16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臧美华、许昕,市政协委员沈琳、麦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16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许昕、臧美华,政协委员沈琳、麦峰,为首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图为委员沈琳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千龙网北京1月17日讯 (记者 耿子叶)16日晚,“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邀请市人大代表许昕、臧美华,政协委员沈琳、麦峰,为首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参与起草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当前医疗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如何构建符合大多数人需要的健康教育模式?沈琳表示,《提案》涉及儿童、成人、老人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每年递增。”沈琳关注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对此她建议,把老年人口细分为年轻老人、中年老人和老老人,具体细化为部分失能老人和全失能老人等,细分人群后便于政府投入管理。同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等发挥“余热”,做信誉积累,为自己日后获得养老服务的时间积分,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此前,沈琳和同届别委员通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调研了解到,北京仅有47%的社区或乡村成立卫生管委会,她表示,应当继续推进村居卫生管委会的成立并依托管委会,组织退休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传播,结合居家养老社区医疗进行康复医疗管理等活动。
“大力发展中间医疗,也就是介于大型医院和家庭医院之间的一级、二级医院。”沈琳建议,恢复一级医院病床,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公益福利院等资源整合,以满足老百姓的养老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群建立不同的医联体模式,将社区的医务人员跟二、三级医院挂钩,医院专家长期一对一培训社区医务人员,建立城市商圈医疗联盟,让医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