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市东城区区长金晖:老城保护复兴将做足三大“文章”

2019-01-19 10: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微信图片_20190118201946

1月18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长金晖以“老城保护复兴”为题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图为采访现场。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1月18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长金晖以“老城保护复兴”为题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金晖表示,东城区2019年将从“街区更新”“中轴线申遗保护整治”“百街千巷环境整治”三大方面做足文章,坚持“文化强区”战略不动摇,注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一轴、六片、三网、多点”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

谈复兴

东城将打造城市更新样本

近年来,随着北京“百街千巷”环境整治的大力推进,老城的保护整治从“面儿”到“里儿”开展。城市善治的下一步在哪?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日前在核心区调研时指出了关键和方向——老城复兴的关键在于街区更新。

“街区更新,既是落实总体规划部署、实现城市善治的长远制度设计,又是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实施方式,涵盖全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金晖说,城市更新离不开前期科学的规划设计,这种设计不是简单的施划,而是要考虑区位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尤其是东城区作为历史文脉丰厚的核心区,需要通过打造城市更新样本,在老城保护与复兴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因此,东城区2019年老城有机更新计划将按片区、街巷、院落逐步深入的思路,坚持先易后难,由小及大的思路,先一楼一院,再一街一巷,后连接成片的思路,每个街巷打造示范院落,每个街区打造示范街巷。

论保护

启动中轴线申遗保护综合整治

作为首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重要展示区,东城区的文化资源品级高、数量多、种类全。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7.8公里传统中轴线纵贯全区,串联起故宫、天坛、大运河故道玉河段这3处旧城仅有的世界文化遗产。

资料统计,东城全区356处不可移动文物星罗棋布,其中有钟鼓楼、孔庙国子监、北大红楼、雍和宫等国家级文保单位35处,老舍故居、台湾会馆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有413处挂牌保护院落,占全市的62.7%;有历史文化街区18.5片,占全市(43片)的43%。

“中轴线申遗保护综合整治是‘老城保护复兴’工作的重中之重。”金晖表示,目前看,中轴线14个遗产点有11个位于东城区,缓冲区面积约2/3在东城,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2018年,东城区编制了落实中轴线申遗工作方案,2019年将对标对表市级保护规划,编制东城区落实中轴线申遗行动计划,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任务。同时,东城2019年还将聚焦中轴沿线重点片区和遗产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启动实施宏恩观、正阳桥疏渠记碑等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工作,力争实现中轴线南段正阳门至永定门全线步行道贯通,积极推进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空间织补、南锣鼓巷片区保护复兴等中轴线风貌整治项目。

此外,还将研究编制《东城区文物腾退导则》,实现腾退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强对腾退工作的指导,继续大力推进西竺庵等一批区产文物腾退,实施12项文物修缮,不断推动文物对外开放、合理利用。

重整治

359条背街小巷将精细化提升

2019年是全面完成“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东城区将全方位、立体化实施359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工作。

金晖介绍,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轴线申遗,东城区2019年将聚焦长安街沿线及中轴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环境品质提升工程,统筹组织好故宫、天坛、钟鼓楼、崇雍大街沿线等4个重点区域内的环境整治提升、疏解腾退、第五立面景观提升、电力架空线入地、林荫大道建设等工作。

红色基因要传承。对此,东城区将将深入挖掘展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北大红楼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纪念地保护利用工作,拓展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将该地区打造成为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孕育与创建为主题,集红色基因传承、党史研究传播、国民教育培训、红色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此外,东城区2019年还将举办“走进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图片展等活动,做好东城文化、文脉梳理挖掘,讲好东城故事,做足做好“文化”的大文章,切实让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亮出来、活起来、动起来。

对话:什么是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

金晖:1月16日,北京市住建委联合东西城区政府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的工作通知》,东城区2019年将根据《通知》进行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的试点工作。

如今平房区的人口早已超过承载力。过去,四合院是一家一户,但现在一个院落可能有四五家甚至几十家住户。直管公房的承租属于保障房范畴,居民申请退租后,也将享受保障房的福利,目的都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

对话:腾退的平房院落将如何利用?

金晖:东城区目前正以南锣鼓巷四条胡同、前门草厂地区为示范打造一批“共生院”。改造时坚持“一院一策”和“一户一方案”,不仅改善提升居住条件,还将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具体来说,就是对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一种建筑共生;其次引入青年人入住,和爷爷奶奶等原住民做邻居,形成居民共生,从而新老融合形成文化共生。“共生院”不仅要留住胡同四合院的格局和肌理,留住老城的生活方式、社区网络和历史文脉,还将引入新型业态,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梁泽瑛(QE0017)  作者:欧阳晓娟(QJ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