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新时代|韩大元代表:建立流动法官配额制 缓解员额法官审判压力

2019-01-19 12: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今年北京两会首次安排“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从1月12日起,连续八天每天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展示参政议政风采。18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卫爱民、韩大元,市政协委员刘凝、邵明艳,为民主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5U1A6483

1月18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七场专访邀请立法、政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代表委员就“民主法治建设”主题答记者问。图为韩大元代表答记者问(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1月19日讯(记者 刘美君)“通州只有109个员额法官,但年人均案件量已经超过了500件。应该对法官动态调整,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案件审判工作。” 18日,第七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现场,市人大代表、市第十五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建议,在北京市区域内建立流动的法官配额制,缓解不同区域案件量不平衡和法官审判的压力。

“北京各基层法院的员额制法官数量有限。”韩大元指出,同级城区与郊区基层法院之间员额配置不均。2016年,北京各基层院人均结案数形成400件以上和250件左右的梯队,两者不均衡。其中,通州法院人均结案数为514件,居全市法院之首,但其首次入额法官为109名,远低于朝阳(首批入额248名)、海淀(首批入额197名),后续员额增幅也低于朝阳等城区法院。

同时,不同级法院员额配置亦不均。2016年,除朝阳、海淀法院之外,其他各基层法院的首批员额数均明显低于高院和三个中院,但其年均结案数高于中院和高院,有的甚至是中院和高院的2-3倍。

韩大元建议,在北京区域内建立流动的法官配额制,缓解不同区域案件量的不平衡,减少出现法官因案件太多影响健康的情况。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刘美君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