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研中,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北京市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印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明确了北京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出台5G、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六年来,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保障首都功能,在减量中倒逼集约高效。2014年至2019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759家,疏解提升市场631个、物流中心122个。
该政策还创新推出“北京文化企业专项再贴现支持工具”,对文化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为文化企业信贷投放占比高的金融机构提供专项额度,通过优化流程和再贴现申请条件,实现再贴现快速审批,资金快速落地,进一步提升优质文化企业票据融资的便利度。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对外发布《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与去年一样,这份厚重的重点工程计划包括300个项目,分别为:100个战略性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功能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改善项目,100个带动性强、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的高精尖产业项目。
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2月17日公布,政府工作报告被分为九大方面247项重点任务,GDP增长6%左右,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实施,启动大兴机场线北延工程,成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推进民生卡多卡合一,探索基层政务服务大厅周末服务,推动医院安全秩序保障立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每一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领导和主责单位。
北京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2765.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正为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专门设立了“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组,要求各区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强化产销对接,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帮助生产主体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用工和运输困难问题。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类推进区域和产业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完善功能布局,推动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空间布局。
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统筹引导核心区优质资源向副中心、回天地区、城南地区等资源薄弱地区转移。
截至目前,出京公交线路达到41条,已基本覆盖北京市周边毗邻区域,线路总长2826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便利京津冀三地百姓出行。
外地返京须隔离观察14天,但住在北三县、工作在北京的上班族怎么办?产业协同多时,同在一条产业链上,疫情期间复产如何保障产业上游供应?老百姓往来密切,患者诊治又能否携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力是否做到实处。
创新雄安特色海关监管模式。持续释放关检融合带来的强大势能,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好优化服务举措,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模式要应试尽试,积极探索推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创新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港等口岸到雄安新区的物流监管新方式,构建海陆空大通道。
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两地举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动力。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将大幅提高京张两地间要素流动频率,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张家口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各项工作。
8月4日,“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最后一站,来到廊坊。记者们在这里,感受廊坊城市运营和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