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评] 2017北京两会系列(13):为了一份反映群众利益的提案

2017-01-18 16:2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陈小兵_副本

1月16日,政协委员陈小兵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坐公交车,也能“坐出”一份提案来。

2016年8月初的一天,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小兵的一次绿色出行,引出了2017年北京两会上的一份有趣的提案。

由于车限号,陈小兵早晨出门上班到虎坊桥路口东,正好23路车靠站,就上了车。在专用道上,公交一路上走走停停,三四公里却走了30分钟,比开车快不了几分钟。

其实,公交走走停停是常有的事,可是在陈小兵的眼里,这个“常态”明显不太对劲。于是,从那天起,陈小兵连续坐了一周的23路进行观察。一周下来,陈小兵发现,早晚高峰时,在这条专用道上公交车走得并不快,而到了非高峰时段,反而会比社会车辆慢一些。

身为老委员的陈小兵,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现象有必要形成提案。陈小兵委员着实有点“折腾”。公交车一坐就是4个月,计算了23路、57路公交车每一站的行车和停靠时间。其间,还被老乘客误会,甚至遭司售人员拒乘。就连因公到台湾地区出差,他也没消停,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体验当地的公交线路。

为了一份提案,这般煞费苦心值不值?北京实施公交专用道以来,提升了公共出行速度,但一些重要线路重复、一站多路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陈小兵调查发现,如果进一步优化公交专用车道线路,同线路中各路公交车错站停靠,专用道的效率还有20%左右的提升空间。想想上班族从此也许能够少迟到几次,这般煞费苦心还真值。

在民生改善、城市管理精细化中,凝聚着许许多多人的智慧和力量。这么爱“折腾”的委员不止陈小兵一个。调查研究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作风。(千龙网评论员 李泽杰)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1):四个“第一次”提振政协履职“精气神”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2):从北京实践看"中国式商量"的优势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3):用协商画好重大公共政策同心圆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4):弹好首都经济协奏曲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5):一起做好首都缓堵“加减法”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6):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暖评] 2017北京两会系列(7):让居家养老“留白”更“留心”

[暖评] 2017北京两会系列(8):文物“活”起来带动文化“火”起来

 [暖评] 2017北京两会系列(9):市长的"悄悄话"揭开三个"谜底"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10):疏解腾出空间激活首都未来

[暖评] 2017北京两会系列(11):用“数字故事”呈现北京医疗改革成果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12):首都协商议政奋进之年收获之年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李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