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评] 扫一扫,让设施问题“码”上解决

2016-01-24 13: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北京两会系列评论之七

QQ截图20160124140542_副本

公共电话不通了,扫一扫就能报修;井盖不见了,扫一扫便能举报!北京的街道公共设施将与互联网“+”起来,走进“微时代”。

政协会议上,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柴文忠表示,今年将为北京50条大街的公共设施贴二维码,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即可知道公共设施的产权和管理方,便于共同监督管理。

二维码相当于公共设施的“身份证”。它承载着这些公共设施的多种属性,名称、产权单位、管理方,设置点位、设置情况、设施照片,等等。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相关软件对它进行扫描后,这些信息便会立马呈现在你眼前,让你知晓其“根底”。

给公共设施“亮身份”“上户口”,也为市民反映问题打通了渠道。以前,市民发现街道公共设施有破损或脏乱差时,想反映却找不到权属单位,无从下手。而现在,却可以轻松实现设施权属“码”上核实,相关问题“码”上反映。

“二维码+公共实施”,是一种城市精细化智慧管理模式,新颖,便捷,不仅为市政管理工作提供了科技“抓手”,也让广大市民都能轻松参与进来,共同监督管理。

公共设施是“城市家具”,爱护它也应是每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以后出门遛弯儿的时候,就应拿出手机多扫扫,多反映情况,多提意见,为良好市容环境的构建多多加码注力!(千龙暖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

2016年北京两会系列评论

之一:创新“议”的形式 丰富“议”的内容

之二:新能源汽车“跑进”会场助力减排

之三:节约不简约 履职更高效

之四:动力强活力足 首都经济棒棒哒

之五:开局之年谋发展 有坐标有目标

之六:“四勤代表”心中有咱老百姓

之七:扫一扫,让设施问题“码”上解决

之八:决策因地制宜,“花朵”受益更多

之九:长安街景观提升重“颜值”更重“气质”

之十:“腾笼换鸟” 用真心换真效果

之十一:筹备冬奥会 精打细算稳妥起步

之十二:药品目录统一 看病别只唯大医院

之十三:踢好临门一脚,让首都不再“首堵”

之十四:应对“二孩” 补齐儿科医生短板

之十五: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滋养孩子的成长

之十六:提案“接地气” 履职见真章

之十七:老旧小区装电梯 善莫大焉

之十八:让老人多些“子女在身边”的幸福

之十九:公车选“电动” 环保好示范

之二十:实名收寄拧紧快递业“安全阀”

2016北京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向浩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