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首都新时代街道工作_千龙网
  • 北京152位街道办主任今起集中受训 提升基...

    4月18日,全市152位街道办事处主任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两天的街道工作专题培训,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协助街道办事处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北京什刹海推“双派双督双反馈”新机制

    今年什刹海街道全响应中心联合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各社区一起推出了“双派双督双反馈”机制。只用一周的时间,困扰兴华社区三年多的上水管问题解决了。

  • 线下"5+2"线上"7×24" 基层街道实行弹性工...

    “弹性工作制”、每周线下“5+2”工作、线上“7×24”小时不打烊……今年,基层街道改革和便民服务创新是工作重点,不少基层街道和社区纷纷出台措施,为民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即时新闻:

  • 首个“接诉即办”调度中心挂牌

    大兴今天(10日)上午挂牌成立全市首家“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同时在各镇街设分中心,通过加强“接诉即办”的统筹指挥调度,打造连通政府和市民的“高速路”。

  • 北京双井成立物业服务联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在双井不单是政府,而是全社会。朝阳区双井街道日前成立物业服务联盟,并发布“12345”工作法,以实现接诉即办的“社会化”。

  • 基层治理解决身边烦心事 71万在职党员回社区和村报到

    昨天(27日),北京市召开纪念建党98周年暨社区党建创新经验交流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市属9000多个法人单位党组织、71万余在职党员已全部回所在社区(村)报到。

  • 北京陶然亭街道发布三年治理计划

    西城区陶然亭街道日前发布“建设美好陶然三年行动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建设和谐宜居街区。这也是本市首个街道层面的治理行动规划。

  • 北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社区填报表格从近百项减至3到5项

    针对社区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时表示,北京市将结合深化“吹哨报到”改革,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办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 北京新街口新亮相居民“打卡地”

    今天一早(14日),家住新街口街道北草厂社区的陈女士就来到了刚亮相不久的西直门内大街241号口袋公园,一边逗逗在公园里玩耍的孩子,一边拍下公园里的美景发送到朋友圈里。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改造,如今的西直门内大街241号已经从过去人人嫌弃的“垃圾场”变成了附近居民的“打卡地”。

  • 北京今年创建224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覆盖率达60%

    11日上午,市政协、市城市管理委召开“加强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提案”集中协商办理座谈会。市城市管理委介绍,今年本市将在224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率将达到60%。

  • 北京海淀街道:"零距离接触"让群众满意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海淀街道要求,相关科室、社区要和反映人以及涉及到的居民、单位、个人等零距离接触,找准症结所在,力争问题解决后不反弹,提高群众满意率。

  • 北京平谷熊儿寨乡"七步一闭环"解除百姓烦心事

    为了解决百姓家门口的烦心事,熊儿寨乡在受理12345市民热线工作中,总结出“专人受理、书记批办、部门(村)承办、加强督办、联合回访、反馈回复、研讨提升”的七步一闭环工作模式,环环相扣,步步紧跟。

  • 找回北京的味道

    北京城里蕴藏着无数大街小巷,身在其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体味它的韵味。近几年,全市吹响了综合治理大街小巷的“号角”,经历大力整治和修缮,古老的北京城又找回了属于它自己的“味道”,千余条大街小巷换上了“新装”。

  • “土桥大姐”手绘文化墙 扮靓北京通州老旧小区

    昔日老旧的灰色砖墙,摇身一变成了色彩缤纷的文化墙,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变化要归功于通州区玉桥街道土桥砖厂中路201号院的一支“土桥大姐”志愿服务队。

  • 北京西城“单车菜园”扮靓胡同环境

    在西城区广内街道善果胡同2号院外的马路东侧,由南向北分布着75个花盆,有的黄瓜甚至已经开了花。花盆的外侧则是一排蓝色的栅栏,造型均为单车车轮。这些花盆也因此被居民们称为“单车菜园”。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