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了,乘客安全有保障么? 第71期

2016-07-29 14:18   作者    编辑 李红英(QN0016)

7月28日,两份酝酿已久的重磅文件同时出台,明确了网约车合法地位。随之而来的恐怕是广大乘客最关心的安全问题。那么,网约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新规又如何保障乘客的安全?

网约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性骚扰、电话骚扰事件频发

今年5月14日,北京市民王女士聚餐后通过滴滴平台叫了一辆快车回家。王女士称,该司机驾驶的车辆与软件显示的车型不一样,对方还在行程中屡次对她猥亵。目前,滴滴公司称无法与涉事司机取得联系。

6月23日上午,乘客董女士通过滴滴平台打了一辆快车。当日中午,司机给董女士发短信、打电话进行辱骂威胁,指责董女士给其一星差评。而董女士称,她此前作出的评价为五星好评。滴滴工作人员称,为保护乘客隐私,系统设置为匿名评价。现已在第一时间与乘客联系,核实司机确有辱骂威胁等行为后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乘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今年5月,24岁深圳女教师搭乘“滴滴出行”顺风车,遭司机抢劫杀害。“滴滴出行”回应称“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提高平台安全保障”。

7月12日晚,陈先生下班通过滴滴快车打车回家,由于滴滴司机前往预约地点时开过头,未等陈先生上车司机便开始计费。陈先生不满,不愿搭车欲投诉,司机竟从车上拿出钢管并进行言语威胁称:“他说我要是敢投诉,他就打死我,还说他知道我家住的位置。”

新规如何保障安全?

驾驶员

准入门槛提高

对网约车驾驶员的准入资格做出一系列明确规定,相关人员须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另外,网约车驾驶员不再具备从业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将被撤销或者吊销从业资格证件。

伪造证件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将面临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途中甩客、收差评报复将被罚款

未按照规定携带证件,途中甩客、故意绕道,违规收费,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的,驾驶员将面临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不过,怎么分辨故意绕道、违规收费?

滴滴出行于2016年5月20日上线的“费用异议”功能,可利用路径规划、司乘轨迹等大数据技术,来判断专快车司机是否绕路、乘客是否未坐车即产生费用等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将退还乘客车费。

记者了解到,Uber目前也有相同业务可解决费用争议问题。小编以为,如若发生费用问题,最好还是通过平台方所提供的正常途径解决。不要私下与司机产生矛盾。

另外,近日,优步、滴滴出行的投诉平台不再只是邮件、语音回复,而现在有了人工客服。比如,使用优步时发生人身伤害、肢体骚扰或人员失踪事件即可致电紧急普通话专线,有专人处理投诉。

司机行政处罚信息将全国共享

暂行办法规定,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行政处罚信息计入驾驶员和网约车平台公司信用记录。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网约车平台公司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

出租汽车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网约车公司

接单驾驶员/车辆要与注册信息一致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保证提供服务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营运车辆相关保险,保证线上提供服务的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车辆一致,并将车辆相关信息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维护和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保证线上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一致,并将驾驶员相关信息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如果接单驾驶员/车辆与注册信息不一致, 网约车平台公司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网约车出了事故,平台需担责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充分保障乘客权益。

相比之前的规定,新规也更加明确地制定平台为承运人。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网约车平台不能说自己仅仅提供信息,将责任推给司机,而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车辆

需有应急报警装置

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要满足这些条件:7座及以下乘用车; 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观点 网约车维权仍存困难

网约车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审查,如何确保乘运过程中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应该成为未来监管的一个重点。

此次出台的新规,正式赋予网约车一个合法的身份,网约车合法之后,相关的监管工作也必须全面落实。有关部门可通过人脸或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司机混入队伍,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有专家认为,一旦发生争议,网约车乘客维权还存在困难,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在立法上做出明确的界定。

执行编辑:李红英 巢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