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北京"瘦身健体"咋样了? 第74期

2016-08-08 14:52   作者    编辑 李红英(QN0016)

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这是北京“十三五”的目标之一。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近日,有关部门接连公布上半年相关数据,对这项“瘦身健体”的任务进展进行了说明。

北京市瘦身“疏解”分增量控制和存量疏解两部分。到2017年,“非首都功能”增量将得到有效控制,存量疏解也将取得突破进展。到2020年,“非首都功能”疏解会取得明显成效,一批企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

严控增量

禁限目录”两年拦住注册1.5万件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

针对非首都功能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清单,2015年的版本相较2014年再次升级。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1.85万户,同比减少8%,不予办理的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2170件。

自2014版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发布以来,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5万件。

而产业疏解成效显著,禁限项目实现“零准入”。

工商部门严控市场主办单位和市场内商户两级主体准入,推进非首都功能市场及业态的关停并转,上半年全系统不予办理涉及禁限目录登记业务2000余件。

存量疏解

2016下半年企业退出程序将更简便

据工商部门透漏,目前,本市企业注册越来越便利,而企业退出环节较多,退出成本较高。

下半年将加快探索企业注销的简便程序,尤其是对没有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僵尸企业”,将研究制定集中退出市场的方法,加快清理注销。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建立了重点行业、重点地域的实地勘察制度,遏制假地址注册现象。上半年,全市共消除挂账无证无照经营8598户,销账率为24.2%。目前,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公示无证无照经营处罚信息超过8万条。

■市场

腾退升级25家商品交易市场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透露,截至目前,本市已经调整疏解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25家,其中拆除区域性市场9个,拆除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疏解商户9318户,涉及从业人员19196人;清退转型升级16个,清退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疏解商户2946户,涉及从业人员10384人。

今年上半年清退的部分市场

4月18日,海淀盛宏达小商品城400多家商户开始清理甩卖,进行搬迁。今年7月份在燕郊京贸物联广场重张。

4月30日,东城区第二大商品交易市场永外城,关停仓储功能。销售和展示部分将3年内完成改造升级,届时或打造成商务或是政务类业态。

5月10日,海淀万家灯火家具装饰市场正式关停。

6月24日,东华门夜市关张。

6月30日,经营了16年的西城区德胜街道的天秀市场闭市。作为今年西城区计划撤除的4个市场之一,天秀市场是面积最大也是最后完成闭市的市场。

6月30日,大红门关停和义五金市场,这个从业人员2000人、高峰日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的南城最大五金市场落幕,成为大红门地区今年疏解关停的第一个大型市场。

7月7日,位于海淀区田村路附近的锦绣大地果品批发市场正式关闭,成为锦绣大地首个关停的市场。到今年年底,锦绣大地肉类、水产、蔬菜等市场也将陆续关停。

未标题-2

7月7日,工人正在海龙电子城一层的一家商铺进行清理工作。 秦雪枫 摄

7月7日,作为名噪一时的全国电子卖场典型——有17年经营历史的海龙电子城宣布停业改造。

■医疗教育

医院学校促进全市均衡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最看重的教育、医疗,也正在从过度集中的中心城向郊区蔓延,让郊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和中心城一样的资源。

目前,化工大学昌平南口校区,城市学院、建筑大学和工商大学新校区都在加快建设,信息科技大学、电影学院新校区已经加快启动。

本市还计划压缩10%的市属高校招生计划,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低端专业撤并,西城区两所职校将腾退1.9万平方米校区。

医疗也在跟着大趋势迁徙。目前,天坛医院新院区迁建工程已经完成了60%的外装修,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征地拆迁、周边道路和市政配套等前期工作,都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北京口腔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通州院区的选址工作已经在抓紧,近期就将展开。

■工业

关停174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再关停174家。自2013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关停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180家。截至今年5月末,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01.2万人,同比减少6.4万人,其中城六区减少2.2万人。

行政副中心办公区

下半年实现结构封顶

7月17日-18日,北京市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会上透漏,通州区内市属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今年下半年,部分办公楼将实现结构封顶,为2017年底北京市“四大班子”和部分党政群机关率先启动搬迁打下基础。

打造“高精尖”

现代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51% 创历史新高

2014年,北京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委书记曾表示,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做到“瘦身健体”。除了自觉“瘦身”,还要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上积极作为。

北京市长王安顺曾表示,“瘦身”是为“健体”,“健体”更需“瘦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做“菜心”,不做“白菜帮子”,这是北京的大抉择。腾笼换鸟、有破有立,转型升级与创新创业相互撬动,这是北京的大实践。

今年上半年,本市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增长80%、20.7%,高精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和信息服务业稳中提质,共实现增加值2868.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四分之一以上。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在调整疏解中连续4个月回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以生物医药、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占工业的比重超过51%,创历史新高。截至5月底,大中型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百亿,有效发明专利2.3万件,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5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上半年,北京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9.1%和10.7%,提质增效成绩突出。

往期回顾